中尚圖動態
美術系副教授《當代剪紙家》副主編新書已出版
時間:2021-07-29 14:53:35 來源:中尚圖
每個作品
都要像從泥土里長出來的一樣
濕漉漉地帶著煙火氣
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之阿纖(37cm×50cm)
在水流般素樸的日子里
我只是靜靜地等待著
腦海中一掠而過的微光
它像漠漠荒野中一道忽然而至的風景
在心海中擦出一串歡快的浪花
因為它,這庸常的生活里
有了眺望和生機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靠近了它
但非常確信越來越喜歡
這種精神指向光明
途徑卻無法無天、自由灑脫的
剪紙藝術
一直都確信,在我心中隱藏著一股巨大而隱秘的能量,它只是等待著雙腳踏入那些陌生而獨處的河流與天地,在彼此的凝望與尋找中得知來自靈魂高處的祈求或濺落,然后沉潛于萬物,在與美色擦肩而過的瞬間飛花摘葉;在泥沙俱下的疾流中尋求藝術動人的精微;在翩若驚鴻的眼神碰撞中與身體內的野性開心共舞。
· 壹 · 剪
此刻,所有復雜又清新的感受
在隱約松弛的瞬間迅速釋放,這釋放帶著靈魂和肉體的雙重解放,然后在不言不語的深情里呈現出別樣的景觀……
或許是骨子里對自由的莫名渴望,從小我就對“規矩”“秩序”“整齊劃一”的東西有著漠然的排斥。抗拒一切集體性的活動、熱血沸騰的口號和眾目睽睽下的決心……我只想肆無忌憚地獨享寧靜、誘惑、絕處逢生的喜悅和創作中的飛花之境。事實上,我只愿固執地忠于自己和世界的疏離與獨自發呆中跳出來的遐想,忠于孑然一身的想象和在紙上瞬間的綻放。在大隊人馬集體前進時悄悄溜走,在眾人齊聲高歌時一言不發……我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地散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仿佛走路只是為精神的漫游提供載體。或許如此的緣故,最初接觸剪紙,完全是被其自由自在的表達所吸引。當然,那時我對自由的理解僅限于技術層面的需要,在墨守成規的路線中掙扎了多年,剪紙恰是在天衣無縫的規矩中撕破的一個口子,它讓我看到了活著的另一種方式。
聊 齋 人 物 系 列
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之陳云棲、盛云眠(37cm×50cm)
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之黃英(37cm×50cm)
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之江城(37cm×50cm)
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之菱角(37cm×50cm)
聊齋故事剪紙系列之阿寶(40cm×60cm)
聊齋故事剪紙系列之聶小倩(40cm×60cm)
剪·語
“對于我來說,美必須是這樣的東西:
它從人生中遮隔我,又從人生中保護我。”
這些從泥土里刨出來的花兒,帶著從失控中紛至沓來的『神來之筆』和在松弛放浪的紙間流動出的純澈之心;帶著原始的生命力量,穿過時間之海毫無保留地與我們相遇,我們于今日的美中感受到剎那,卻在久遠的美中觸摸到了永恒。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剪紙人滿溢著對當下生活的篤定和對未來美好的期許,從庸常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混合著滾滾紅塵中的宇宙萬籟、人間密語,發出心靈戰栗的聲音…
· 貳 · 語
關于美、關于愛、關于生命的事物
都可以坦誠相見
她把文學與藝術、剪紙與詩歌、生活與哲學的頓悟交織在一起,那是老老實實畫地為牢之人所望塵莫及的。
笑傲江湖
——剪紙藝術家
吳文娟小記
這是一個把降龍十八掌玩得出神入化的“丐幫幫主”,也是一襲素衣立于渭水之上或昆侖之巔的颯爽俠女。風度、氣魄、胸懷是她行走江湖的定海神針,自我、干凈、通透、真實是她精神的個性化寫照。
在娟娟那里,“表里如一”是個貶義詞,她身上充滿了矛盾的兩面性和戲劇性,讓人看起來跌宕起伏,有意思,有嚼頭。當你以為她兇巴巴地得理不饒人時,她轉頭就告訴你,這是一個充滿善意和溫存的厚道女子;當你以為她不過是一個老弱病殘的燭熄之人時,她馬上就讓你體會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精神氣質。生活中的她,在一眼望不到頭的瑣碎家務與市井生活中穿梭喘息;藝術講壇上的她,任憑心間滾燙的才情汩汩四溢、縱橫捭闔,令人無不動容。眾聲喧嘩中,她有態度;獨自凝神中,她有靜氣。她的文字和藝術是用自己的個人經歷和體悟對抗蕓蕓眾生的集體群意識。
要從娟娟從藝的經歷來看,她著實算不上資歷深厚、基本功扎實。但奇怪的是,在她那些看似尋常的畫面中,卻分明閃爍著“火樹銀花觸目紅”的意境,又流露出“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美學態度。這些作品的感染力幾乎是渾然天成的,珠落玉盤又清脆明亮。她的才氣是一種“不用藏著”的坦蕩,舒展自由又厚重飄逸。娟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敞開胸懷,完全地接納命運的賜予,蓬勃的生機與歡欣的表情力可以穿透紙背。在藝術領域,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只能收獲“技巧精湛、造型扎實”的評價,而娟娟仿佛天生對藝術有著不言自喻的領悟,懂得取巧勁,做減法,自動繞開那些七折八彎的假象,長驅直入生命的本質。究其原因,情感的專注和學養的深厚才是關鍵性因素。當一個人懂得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看問題,一切都充滿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趣吧!
在娟娟燦爛明亮的作品中,她不訴苦,也不屑于訴苦。她只是無聲地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升華為詩的意境,并將自己波瀾曲折的人生境遇消解于無形之中,所有的詩情、詩意最終都化作一個溫暖的“愛”字。我懂得,她要在瑣碎的生活和病痛中滋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股氣可用在藝術上,而不可泄敗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上,吃了再多的苦,也要笑著活出人的樣子!
娟娟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出類拔萃的。聽娟娟的故事,我覺得她有一百個理由可以選擇離開,然而,她卻選擇和自己的命運一起奔跑在塵土飛揚的路上,續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友情之歌。她是我見過的對生命無比尊重的一個人,對充滿磨難的生活零抱怨,對多舛的命運說“是”,這并非消極地面對,而是一種積極的反抗,是賦予人的生命和生活以價值和意義。人生到了晚年,她要做個“透網之鱗”,從各種陳詞濫調的裹挾和習慣勢力中掙脫出來,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獲得大自在、大自由。一位真正的創作者,她的使命不是發泄或控訴,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是非,而是向人們展示她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和高尚單純的心靈。
娟娟是我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人,她的話一針見血,藥到病除;她的人格和品行讓人仰望和欽慕。我們認識后的每一天都沒有錯過彼此,可謂“三月桃花,四月歡唱,兩人一馬,明日故鄉”。在她那里,我體會到兩個惺惺相惜之人因為尊重和理解帶來的力量。給她寫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在她的牽引下從心里蹦出來的,它不由我控制,像一串串音符自由地組織、自由地歌唱。當一個人力量足夠強大時,你不需要用力去描述,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從筆間生發,美好的意蘊氤氳而至……
夏末秋至,娟娟將自己一生的珍藏如數捐獻于給予她生命和風骨的故鄉,完成她“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大愛傳遞。未來,相信娟娟仍會以“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的姿態完成她的逍遙游。
2019 年 7 月
詩 情的意象
生命的本真
——趙澄襄剪紙印象
藝術作品要撥動觀者靈魂的琴弦。我從未見過澄子,但她的作品卻潤物細無聲般地浸淫到我的血液里,并于長久的凝視中獲得一種心靈的凈化和洗滌。
在藝術創作中,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說。商業剪紙總是用力過猛地表現技術和畫面構成的煩瑣,而藝術創作的有趣則是對整體品格和形式感的把握,他們斤斤計較的東西體現了文化背景和藝術素養的差異。看慣了那些絞盡腦汁的完美布局和對生活不遺余力的涂抹與粉飾,澄子的作品猶如躺在云端一般,讓人賞之輕松至極。澄子的作品從不賣弄技巧,卻在構思方面凸顯匠心,給人以四兩撥千斤的輕松美妙感。她用充滿童趣的意象和潔凈單純的基調,構建了一個有別于滾滾紅塵之外,天真無邪的藝術世界。
澄子的作品中,尤愛她兒童題材的彩色剪紙。令人驚訝的是,原本普通尋常的事物,經她組合在一起就有了奇妙的語境和活力,而這種組合又仿佛信手拈來,絲毫看不出苦思冥想的痕跡。從畫面構成來看,她打破了傳統剪紙單色完整的呈現方式,而是用彩紙進行分色剪制,再利用其復數性原理進行組合創意;從畫面構圖來看,它不同于傳統剪紙面面俱到的表現方式,而是在畫面中大膽呈現缺憾,使作品延伸出無限的遐想;從作品的內容來看,她更喜歡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造型呈現和自然清新的田園生活;從畫面形式感來看,她的作品是詩歌、散文、國畫等藝術類別的完美融合。其童心,純凈如綠草叢中閃閃發光的露珠;其個性,如皎潔的明月,獨懸高空;其想象,如閃蕩跳躍的粼粼波光;其哲理,閃耀著“真”和“趣”的純凈光芒。她的作品,距離當下熱鬧復雜的表象遠了些,卻貼近生命怡然自得的本真狀態,不頹廢、不憂傷,有的只是像璞玉一樣散發著古樸純真的自然和童心,給日漸荒蕪的社會灑下柔和的愛之光芒。
欣賞澄子的作品,會被其月光一樣純凈的意境深深打動。尺幅不大,簡單的人物關系,貌似漫不經心的構圖,簡潔卻不簡單!她總會不厭其煩地在事物的多個側面展開細節的揣摩,并在扁平單薄的畫面中呈現出立體豐滿、有血有肉的生命層次。無疑,澄子是具有文化自覺的人,她用一種毫無矯飾的絢麗情思將原生性的碧玉童心展露無遺,并在對童心與自然鄉情的低吟淺唱中日益成熟地表現了個體意識的覺醒,完成了一次從藩籬到自然的精神逃亡。從澄子的性情來看,剪紙于她更多的是自娛,所以在取景上沒有龐大厚重的主題,沒有崇高的物象,她選取的多是自然中潔凈、質樸、透露著濃濃鄉情和生活氣息的民俗風物,使觀者很容易從透露著絲絲禪意的作品中感受到她對創作的沉醉和享受,并在一個寬闊的視域內傳達出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
澄子是一個剪紙風格較為固定的作者,她總能用最簡潔的語言呈現瞬間與隨機生成的直覺和印象,以單純的意境凸顯奇妙的構思。避開紛繁而投身于單純,是她的執拗;用感性的外表呈現對生活理性的思考,是她心靈的訴求。在她的作品中,我看到孩子們在有花香的風中自由地行走,聽到鳥兒在枝頭喳喳鳴叫,貓兒在陽光下愜意地打盹兒,夜色在樹梢上慢慢睡去……此時此刻,“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2017 年 6 月
原生態民間剪紙是天然的、野生的,它順應人的本能、天性和自然的力量,剪紙匠人生命的本能和自然的意志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和融合,他們是天性保持比較完好的人。
面對這一切鮮活的生命印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靜觀萬物生長,感受自然之道;冥聽天籟之音,坐等花開之時。
關于本書
本書主要從兩個方面呈現傳統的剪紙藝術:一是作者整理多年的剪紙創作和剪紙實驗探索,借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完成當代思索;二是選擇中國傳統剪紙中已故的天才傳承人,以及現當代剪紙中充滿創造精神的個性化傳承人作為評介對象,對其作品進行充滿當代審美的作品賞析,已期完成與時代的無縫鏈接,同時對大眾客觀的了解剪紙的精神價值以及審美方向給出理性的引導。
關于作者
王繼紅,淄博師專美術系副教授。現為《當代剪紙家》副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有數十幅剪紙在國際國內剪紙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獎,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出版個人專著三部。
>>中尚圖動態